上周的市场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:成熟的投资者,一定具备屏蔽噪音,避免干扰的能力。
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在“X”平台上隔空对骂时,我正在深圳与摩根大通、中金等投行友人共进晚餐,他们提到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会引发市场震荡。但随着一份比预期更优秀的就业报告出炉,直接让市场改变风向——由于此前市场预期过于悲观,这份报告反而提振了乐观情绪,推动标普指数突破6000点大关。
回顾今年走势,标普指数从6000点起步,经历小幅攀升后在关税压力下暴跌至5000点下方,如今又杀回原点。那些对头条新闻或政策声明亦步亦趋的投资者,恐怕已付出了不小代价。
2025,我的三大原则
还记得去年加拿大被唱衰的时刻吗?经济衰退论调甚嚣尘上,加元跌至68美分,政要接连辞职…如今一季度GDP增长超2%,加元回升至73美分,多伦多股指更是连续数周刷新历史高位。
虽然未来永远充满变数,但2025年值得铭记的三条铁律是:
1. 可以听各种渠道的新闻,但更应该关注优秀资管团队的思维
2. 不要依据单一的实事新闻,改变你的长期理财思路(否则只会让精心设计的投资组合陷入混乱,我把这种理念解释为 “Don’t let the tail wave the dog”)
3. 资产的价格与其未来质量本身才是硬道理。
现在是时候减仓了吗?
无论二月还是六月,标普4900点时的风险都明显低于6000点。低价本身就是风险缓冲。在这个新闻爆炸的年份,价格或许才是最可靠的线索。
年初时股市对贸易政策风险视若无睹,即便关税消息在实施前早已传出,市场仍笃定会有解决方案。随后真的实施后,市场又过度反应下调(从近期的强势反弹来看确实反应过激),这些种种迹象表明,市场并不是一直都是理性的。
结语
当前市场的积极因素有:贸易紧张局势降温、美元走弱利好全球市场、60多美元的油价提振消费、未来可能出台放松监管等市场友好政策。
但利空同样不容忽视:长期收益率攀升引发焦虑、企业盈利预期持续下调、就业数据虽平稳但具滞后性、经济显现疲态、新税法引发外资担忧。而多伦多股指屡创新高,正得益于全球资本流动趋势转变。
标普6000点对应22倍市盈率,但预期盈利增速仅6%(远低于去年10%+的水平)。相较其他市盈率不足20倍的市场,美股风险正在积聚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经济数据呈现”欧美亚分化”——欧洲和亚洲频传惊喜,美国却持续落后。
市场对风险的反应是否过度,唯有事后才能判定。虽然现在可以断言此前对贸易政策反应过激,但难以判断当前是否低估了风险。面对6000点的标普500指数,我和团队正保持高度警觉。建议重新审视资产配置——许多人的美股仓位可能已超标。若确实超配,现在或是减仓良机。
穿越噪音:应对2025年市场现实的三条法则
上周的市场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:成熟的投资者,一定具备屏蔽噪音,避免干扰的能力。
当特朗普和马斯克在“X”平台上隔空对骂时,我正在深圳与摩根大通、中金等投行友人共进晚餐,他们提到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会引发市场震荡。但随着一份比预期更优秀的就业报告出炉,直接让市场改变风向——由于此前市场预期过于悲观,这份报告反而提振了乐观情绪,推动标普指数突破6000点大关。
回顾今年走势,标普指数从6000点起步,经历小幅攀升后在关税压力下暴跌至5000点下方,如今又杀回原点。那些对头条新闻或政策声明亦步亦趋的投资者,恐怕已付出了不小代价。
2025,我的三大原则
还记得去年加拿大被唱衰的时刻吗?经济衰退论调甚嚣尘上,加元跌至68美分,政要接连辞职…如今一季度GDP增长超2%,加元回升至73美分,多伦多股指更是连续数周刷新历史高位。
虽然未来永远充满变数,但2025年值得铭记的三条铁律是:
1. 可以听各种渠道的新闻,但更应该关注优秀资管团队的思维
2. 不要依据单一的实事新闻,改变你的长期理财思路(否则只会让精心设计的投资组合陷入混乱,我把这种理念解释为 “Don’t let the tail wave the dog”)
3. 资产的价格与其未来质量本身才是硬道理。
现在是时候减仓了吗?
无论二月还是六月,标普4900点时的风险都明显低于6000点。低价本身就是风险缓冲。在这个新闻爆炸的年份,价格或许才是最可靠的线索。
年初时股市对贸易政策风险视若无睹,即便关税消息在实施前早已传出,市场仍笃定会有解决方案。随后真的实施后,市场又过度反应下调(从近期的强势反弹来看确实反应过激),这些种种迹象表明,市场并不是一直都是理性的。
结语
当前市场的积极因素有:贸易紧张局势降温、美元走弱利好全球市场、60多美元的油价提振消费、未来可能出台放松监管等市场友好政策。
但利空同样不容忽视:长期收益率攀升引发焦虑、企业盈利预期持续下调、就业数据虽平稳但具滞后性、经济显现疲态、新税法引发外资担忧。而多伦多股指屡创新高,正得益于全球资本流动趋势转变。
标普6000点对应22倍市盈率,但预期盈利增速仅6%(远低于去年10%+的水平)。相较其他市盈率不足20倍的市场,美股风险正在积聚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经济数据呈现”欧美亚分化”——欧洲和亚洲频传惊喜,美国却持续落后。
市场对风险的反应是否过度,唯有事后才能判定。虽然现在可以断言此前对贸易政策反应过激,但难以判断当前是否低估了风险。面对6000点的标普500指数,我和团队正保持高度警觉。建议重新审视资产配置——许多人的美股仓位可能已超标。若确实超配,现在或是减仓良机。
热点内容
华人该如何抓住北美的结构性迁移机遇
2025 夏季投资人午宴:与投资组合经理面对面
何时才是实现账户里资本利得的最佳时机?
为何加拿大经济让人感觉不对劲——我们该如何看穿表象噪音
量化视角下的伯克希尔:从“股神”神话到可复制策略
穿越噪音:应对2025年市场现实的三条法则
稳定穿越市场波动60年,伯克希尔凭什么做得到
4月大选之后,我们能学到什么
为什么银行不是富人家庭首选?